囈語

​ 外甥女差不多一歲了,開始一點點慢慢長大,於是向妹妹推薦了《殺死一隻知更鳥》,我也重讀了一次。我覺得無論為人父母與否,都可以去讀一讀這本書。

​ 道德是維繫人類社會正常運作與發展的重要力量之一,而一個人的教養則是其道德水準的外在行為表現。以前覺得人的教養水平是分類的,第一類是沒素質的未受教化的野蠻人;第二類是受過教育知道禮義廉恥講文明懂禮貌但是卻對第一類的人帶有歧視偏見,喜歡揮舞道德大棒的人;第三類則是比第二類的人多了包容與理解,是能嘗試從時間維度看問題并富有同理心的人;而第四類的人則從行動上邁出了第三類的人不曾邁出的嘗試改變現實的一步;其他類的以此類推。舉個不太貼切的例子,第一類就是那些早上地鐵上班高峰擠在門口不懂先下後上瘋狂插隊的人。而第二類當然是某些規規矩矩排隊但是對插隊的人極度鄙視憤恨不已的人。第三類則會考慮到某些人的粗魯只是因為在成長過程中因為教育缺失而不懂得某些禮貌,或者是由於特別的人生經歷造成心壞掉了而形成了一個糟糕的價值觀。第三類人會思考假如把自己放在跟那些人同樣的環境和經受同樣的經歷,自己未必就做得比對方更好,他們是會說出《了不起的蓋茨比》那句名言“每當你覺得想要批評什麼人的時候,你要記住並不是所有人都有你擁有的優勢”的一類人。第四類不滿足于獨善其身,會嘗試以不會使對方尷尬難受的方式讓對方懂得遵守秩序變得更文明。因為他們知道雖然社會並不完美人也複雜,但仍然努力嘗試用自己的方式去改進它,參考羅曼羅蘭的英雄主義,這本書中也有類似的“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勇敢。

​ 然而長大后我發現這個分類相當幼稚,就像小時候看電視總愛分清電視劇裡面的角色哪個是正派哪個是反派一樣幼稚。一個亂插隊的人也有可能在別人需要幫忙時毫不吝惜慷慨解囊,一個遵守秩序乖乖排隊的人也有可能只是個冷漠的精緻利己主義者。不修邊幅言語粗俗的人可能充滿正義感會為不平事挺身而出,仪表堂堂眉清目秀的人背后也有可能做着男盗女娼的勾当。西方有個文化叫“Don’t Judge”,意思是在不了解全部事實的前提下,不要輕易去判斷評價。人是複雜的,如果說語言是思維的低維投影,那麼行為也只是人的一個低維投影。單靠一個小小的片段是無法看到一個完整的整體的,單憑片面的言行來認識一個人并打上這是一個什麼樣的人的標籤是愚蠢的。誠然,標籤化可以提高處理問題的效率,對於擦肩而過的陌生人是個節省成本的方法,但是如果真的想要了解一個人,則要從他的世界觀出發。同樣世界觀的人之間更容易互相理解是理所當然的。George Berkeley說存在即被感知(To be is to be perceived),人與人之間的世界觀差異某種程度就是大家感知的世界的差異。你感受過太平洋吹來的涼風而我躺著看過西撒哈拉的星空,在我們意識中所理解和感受的世界就有不一樣的地方了。正如書中所說,“你永遠也不可能真正了解一個人,除非你穿上他的鞋子走來走去,站在他的角度考慮問題”。

​ 從非黑即白到明白多元存在的合理性,從高高在上的包容到互不侵犯的尊重,這個過程可能很漫長也可能是頓悟的一個瞬間。這是一本關於教養,勇氣,公平的好書。

​ 好了,去讀吧。